Search

【你是忘記了,還是想不起來?】

首先推薦兩部discovery頻道:
  • Share this:

【你是忘記了,還是想不起來?】

首先推薦兩部discovery頻道:
《福島禁區》:重返災難發生現場 (日本311地震十周年)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WO__C3_jyA
《福島核電危機》: 危機發生的當下 (日本311地震十周年)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3LOfYHXZd4

#堅定反核 #非核家園勢在必行

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屆滿10週年,至今還有約39,000名福島居民無法回歸故鄉,許多復原、除汙工作也正在進行,這是一場一連串簡單的巧合所湊成的悲劇,曾經撤退範圍估計達250公里到東京都的最壞劇本並沒有發生(註:相當於到台北到台南的距離),但是不代表不可能會發生。

最近國內又展開擁核以及反核雙邊論述,所以宜瑾今天透過質詢來問原能會主委,並獲得兩的回答: (1)核二廠一號機因為燃料池將滿,確定是無法再延役、(2)核四廠一號機,需要n+7年才能啟動商轉。

暫先不討論核四本身建造時本身的問題。北海岸核二廠一號機
、二號機、基隆協和電廠燃油機組分別於2021、2023、2024年陸續退役,原定是由第三天然氣接收站(三接)所在的大潭電廠來替補,即便是重啟核四,時程上可能也來不及,無法緩解爭議。而且核四廠佔總裝置量容量6.5%,目前中午尖峰時段,太陽光電的占比也已經超過6%,風電也全力在追趕進度中,期盼在蔡政府的施政下,未來五六年內再生能源能達到20%。

我的好朋友 #范雲委員 說過,在車諾比事件後,再厲害的科技只要是人為操作,都有失誤的可能,因為人類是會犯錯的。很慶幸,我們核電廠所有工作同人都恪守職責,敬敬業業守護著核電廠的安全,但是處在地震帶的我們,恐怕是無法百分之百確保未來核災是不會發生的,如果真的不幸發生了,面積比日本小的我們,有辦法從撤退、管控、賠償、除汙、復原、重建每一步都能順利進行嗎?我們有多少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去承擔這一切嗎?時任311時代的日本首相菅直人也建議台灣要把所有最壞的情況列入考量,這恐怕不是危言聳聽。

接下來八月的重啟核四公投,勢必也會引發大眾的討論,宜瑾認為原能會有必要告知民眾:我們平時、核災發生時防範措施是甚麼,到底有沒有辦法降低核災風險至0,以及萬一發生核災後續的復原工作、高額的損害賠償要怎麼處理,甚至是高階低階核廢料放哪裡,這個都需要攤在陽光下一起討論。

每一個發電方式都有他的優劣,如何權衡彼此間所欲達成的目的,即便答案不會簡單,仍是作為理性公民重要的一課。接下來能源轉型的議題,是一個危機也是轉機,期盼讓我們大家坐下來一起來釐清所有爭議點與事實,一起共同畫出我們未來家園的藍圖。

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interactive/148194
https://www.storm.mg/lifestyle/3531260?page=3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